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!

中国老教授协会русскийEnglish

与 营 养 素 有 关 的 疾 病

浏览次数:977  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4-09-29

 

——营养专家委员会供稿

脂肪与肥胖症
有些同学说:多吃肥肉会长胖。肥肉里含有大量脂肪,也就是说吃多了脂肪会长胖。这话对不对呢?我们说,这话既对可又不完全对。说它对,是因为肥胖是由于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,剩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聚于体内而产生的,摄入的脂肪能产生能量,摄入过多的脂肪就能转变成人体的脂肪。但是,并不是只有摄入过多的脂肪才能肥胖,凡是摄入过多的能产生热量的食物都会发生肥胖,当糖类、蛋白质摄入过多时,也会转变成脂肪而积聚在体内,所以说那句话不完全对。
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十分有害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1)体重增加使心心脏、肺脏的负担加重,活动后容易发生心慌气短、呼吸急促,最终导致血压升高、心脏扩大;2)有些人由于肥胖而致性情孤僻、不合群,出现自卑心理而引发行为问题;3)儿童少年肥胖是成年期发生糖尿病、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,约有半数肥胖的儿童到成年时发生这一类疾病。由于肥胖者不喜欢运动,肥胖--运动减少--能量和脂肪积累--肥胖,形成恶性循环,肥胖者更加肥胖。
肥胖症发生的原因很多。可以由于内分泌异常或代谢异常引起,也可以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;但在青少年儿童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营养过度,即摄入能量过多,而又缺少运动,使能量过剩转变成脂肪。为了预防肥胖症的发生,既要做到合理营养,也要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,达到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平衡。

葡萄糖与低血糖昏迷
葡萄糖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。但葡萄糖不一定直接由食物提供,人体进食的各种糖类,如单糖(果糖、半乳糖,葡萄糖也是单糖)、双糖(蔗糖、乳糖、麦芽糖)及多糖(淀粉、糖原)都可以通过代谢转化为葡萄糖,这些糖类也只有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。有些多糖不能被人体利用,如纤维素、果胶等。
葡萄糖在人体内经过氧化代谢而产生能量,供给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活动的需要,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作为热能使用时,也要转化成葡萄糖才能发挥作用,因此,葡萄糖是供给人体热能必不可少的物质。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叫作血糖,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叫作低血糖症。严重的低血糖会发生低血糖昏迷,但这大都发生在有内分泌疾病(如胰岛素瘤分泌胰岛素过多)或肝脏疾病(如肝脏酶缺陷、肝硬变)的病人。学生中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大都比较轻微,主要有头晕、心跳、恶心、饥饿感等,常常是由于进食不足,特别是不吃早餐引起的,只要喝一些糖水或吃一些甜食就会缓解。

蔗糖与龋齿
大家都听爸爸妈妈嘱咐过:少吃点糖,吃多了糖要得“虫牙”。虫牙也有人把它叫蛀牙,就是医学上讲的龋齿。其实龋齿并不是被虫子蛀空的,它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,牙釉质及牙本质受到腐蚀变质,牙齿被破坏而形成的。
龋齿是否发生决定于三个因素,一是口腔中的细菌(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)形成牙菌斑附着在牙齿上发酵产酸;二是糖类食物,尤其是含蔗糖的食物作为细菌发酵的基质;三是人体全身以及牙齿的抵抗力,牙齿的抗龋能力与含氟量有关(见氟与龋齿、氟斑牙条目)。其中,糖虽然只是龋齿发生的因素之一,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,因为没有糖类食物残渣就不可能形成牙菌斑,细菌也就不可能发酵产酸,也就不会发生龋齿。而口腔中是否存留糖类的食物残渣决定于人类自身的行为,是可以人为改变的。
为了避免发生龋齿,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与糖有关的因素:1)少吃蔗糖制成的食品,如水果糖、奶糖、糖点心、含糖饮料等;2)减少吃糖的次数,从而减少糖与牙齿接触的时间;3)避免睡前吃上述含糖食品,由于睡眠时口腔活动和唾液分泌减少,更容易形成牙菌斑,因而,睡前吃糖的危害性更大;4)不仅要早晚刷牙,每次进食后也应刷牙。
当然,为了避免龋齿的发生,还应加强全身营养,在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刷牙;使用特殊材料将容易龋坏的牙齿的窝沟裂隙封闭住等。

钙与软骨病、骨质疏松症
钙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大,约占人体重的2%, 其中约有99%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,其余1%的钙则存在于软组织、血液和其它体液中。
钙在人体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元素,它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,使得骨骼和牙齿比较坚硬。儿童骨骼生长时需要大量的钙,到成年期,虽然骨骼已经停止生长,但骨骼中的钙仍在不断更新,成人骨骼中的钙大约每10~12年全部更换一遍。血液中的钙还参与血液凝固的过程,血液中的钙刺激血小板,使血小板释放出一种叫做凝血致活酶的物质促使凝血酶产生,最后钙使可以溶解的纤维蛋白原聚合成纤维蛋白而凝血。在组织和体液中的钙有调节神经兴奋性、维持心脏和肌肉收缩能力的作用。
当人体内钙缺乏时,在小儿会发生佝偻病。佝偻病就是通常说的软骨病,发病时婴儿的骨骼、牙齿发育受到影响,囟门闭合延迟、骨骼变形,出现“鸡胸”、“X或O型腿”,出牙晚而且脆弱易损坏。老年人缺钙时,骨骼中的钙会转移到血液中而发生骨质疏松症,这是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的重要原因。当钙缺乏严重时,在任何年龄都能引起手足抽搐(俗称抽筋)。因而人体必须维持一定水平的钙含量,而且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摄入量,我国规定中小学生每天的钙供应量为800~1000毫克。
中小学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,要注意每天有足够的钙摄入。含钙量较高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、鸡蛋、排骨、鱼虾和豆类,尤其是大豆及其制品,如豆腐、豆浆,蔬菜中的扁豆、小白菜、油菜、萝卜缨等含钙量也较丰富。经常吃这些食品对保证摄入足够的钙是很重要的。

铁与缺铁性贫血
铁也是人体中的重要元素,但在人体中的含量不高,约占百万分之四十,一般成年人体内约含4克铁,相当于一根中等长度铁钉的重量。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。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,它具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,把吸入的新鲜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,再将组织、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。肌肉中的肌红蛋白也具有这种作用。
当人体铁摄入不足时,合成的血红蛋白相应减少而发生缺铁性贫血。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是皮肤、粘膜苍白,在嘴唇、眼结膜、指甲床等处最为明显。贫血时还会出现一些全身症状,如头晕、眼花、耳鸣以及容易疲乏、烦躁、精神不振等,因而学习时经常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情况,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。贫血严重时还会发生心脏扩大、肝脾肿大,女性发生月经不调或继发性闭经。在中小学生中,尤其在小学生中,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比较高,但大多是轻度的,没有明显的症状,常常被人忽视。
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并不困难,因为许多食物中都含有铁,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,如动物血、动物肝脏、肉类、鱼类等。这些食品不仅铁含量高,而且人体摄入后的吸收率也高。只要经常食用这些食品,就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。铁的吸收受一些因素的影响,如维生素C可增进铁的吸收,茶叶里的鞣酸会阻碍铁的吸收,所以从营养的角度来看,儿童不宜喝浓茶。植物性食品,如绿叶蔬菜、西红柿、豆类、谷类,也含有一定量的铁,但吸收率很低。
发生缺铁性贫血时,应遵从医生的指示服用含铁的药物,并且多吃动物血、肝脏等食品。
中小学生每日的供给量标准为10~15毫克,青春期开始的女孩子供给量应较男孩子高一些,为15~20毫克。

锌与生长发育迟缓
锌是一种微量元素,它在人体中有许多重要的功能。人体中含锌的酶有50多种,这些酶参与骨骼发育、组织代谢、红细胞生长以及胰岛素、雄性激素、前列腺素的合成,它对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,尤其是对性发育,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认识锌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时并不太久,本世纪60年代初,在伊朗的设拉子地方发现一种青春期侏儒征,患病的儿童,主要表现是躯体矮小、性发育障碍,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,经过反复检查,确定是由于锌缺乏引起的,由此才认识到锌对儿童发育的重要意义。
锌缺乏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。当锌缺乏时,由于舌部味蕾功能减退,味觉敏感度降低,导致食欲不振,进食量减少,更由于锌对蛋白质合成的作用,从而影响儿童生长发育,使得儿童生长迟缓、身材矮小;对性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性器官发育迟缓,第二性征发育不全,女子月经不来潮或来潮后闭经;缺锌时容易感染,伤口愈合缓慢。缺锌还可能引起智力低下。锌缺乏相当普遍,有的文章报道我国儿童缺锌者约占40%,但大多是轻度的边缘性缺锌,症状不太严重,然而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仍会带来较大的影响,要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各种食物都含有锌元素,但动物性食品中含锌量高,而且易于吸收;植物食品的含锌量低,而且其中所含的植酸、草酸、纤维素等都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。因此,一般情况下只要摄入较多的动物性蛋白质就不会发生缺锌。当经过检查(检查头发或血液中的锌含量)确实缺锌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锌的药物。

碘与克汀病
碘也是一种微量元素,成人体内仅含有20~50毫克碘。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,缺少碘就不能合成甲状腺素。甲状腺素在人体内非常重要,它参与人体细胞正常代谢调节,细胞中约有100多种酶系统的活动受到甲状腺素的影响。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,加速蛋白质、脂肪和糖类的分解,促进儿童生长发育。由此可见碘对人体的重要意义。
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,表现为颈部甲状软骨(喉节)两侧的甲状腺肿大,俗称“大脖子病”,这是因为当体内缺碘时,甲状腺为了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碘,制造更多的甲状腺素,使得甲状腺细胞增多、细胞体积增大所致。从胚胎期就开始缺碘,会发生克汀病,又叫作呆小病。患有克汀病的孩子,不仅身材特别矮小,而且智力迟钝,有一种特殊的痴呆面容。克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,对整个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严重的影响,所以要积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。青春期的少年,由于对甲状腺素的需要量一时性升高,会发生轻度的甲状腺肿大,这是一种生理现象,以后会逐渐缩小的。
碘缺乏大多呈地方性分布,因而甲状腺肿大和克汀病也呈地方性分布。一般来说,内陆地区的土壤和空气中含碘较少,因而生产的各种食物含碘量都很低,而沿海地区各种食物的含碘量则较高,海产品尤其是海带、紫菜的含碘量则很高。
为了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发生,我国已经规定在缺碘地区要广泛食用碘盐。碘盐就是在普通食盐中加碘化钾,通常在10吨食盐中加15克碘化钾,如果每人每天食用15克碘盐,就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要。少年朋友要向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宣传食用碘盐的意义,大家都来食用碘盐。如果条件许可,经常吃一些海产品对碘的补充是很有好处的。
药物补碘要适当,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,过量的碘对人体同样是不利的,会造成高碘性甲状腺肿。

硒与克山病
硒虽然是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元素,但它也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。硒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含硒的酶。这些酶有抗氧化作用,从而保护细胞及组织避免过氧化物的损害。硒还有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的作用,并能在体内使有毒金属(如砷、汞)失去活性。近来的研究发现,硒还有保护软骨细胞生长的作用
人体缺少硒可能发生克山病。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发生病理变化为主的疾病,因为在首先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,故命名为克山病。这是一种地方病,大多发生在土壤缺硒的地方。调查发现,在克山病流行区内的粮食和儿童头发、血液中的硒含量都很低,而服用亚硒酸钠能明显减少克山病的发病。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是心脏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,病症非常严重,急性病人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死亡,儿童妇女发病最多。有人研究发现,缺硒还与大骨节病(病人表现为身材矮小,四肢骨节粗大)有关系,大骨节病的病人体内也缺硒,补硒对骨节的病变有补偿作用。当局部地区含硒量过高时,人群可能发生硒中毒,但比较少见。
无论是缺硒或富硒,大多发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,各地区土壤和水中的含硒量虽然有很大的差异,但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,一般不会引起上述的各种病变。在明显缺硒地区,应根据当地缺硒的程度,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关的药物。

氟与龋齿、氟斑牙
氟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,主要分布在骨骼、牙齿、甲状腺和皮肤中,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,在每千克正常骨骼中氟的含量高达400~500毫克。氟以氟磷灰石的形式构成牙齿的珐琅质,它的作用是使牙齿表面光滑、坚硬、耐酸、耐磨,预防龋齿(俗称虫牙)。
氟的含量与自然环境有关,有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氟含量低,称低氟区,而氟含量高的地区叫做高氟区。
低氟区的人群长期饮用低氟水,摄入的氟少,容易发生龋齿。龋齿的表面粗糙无光泽,进一步发展形成龋洞,影响咀嚼并且经常疼痛。龋齿的患病率与饮水中氟含量有关,氟含量越低,发生率越高。氟缺乏除了引起龋齿外,还会引起骨质疏松症,骨质疏松时容易发生骨折。
氟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也不利,在高氟区的人群中容易发生氟斑牙和氟骨症。过量的氟侵害牙齿的造釉细胞,影响牙齿的正常形成过程,形成氟斑牙。氟斑牙的表面粗糙,失去光泽,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,而且牙质变脆,容易折断和早期脱落。氟斑牙的患病率与饮水中的氟含量有关,氟含量越高,氟斑牙发生率越高,当饮水中氟含量大于每升1.6毫克时,氟斑牙的患病率高达90%~100%。氟骨症病人的骨骼和韧带硬化或骨质梳松,出现四肢及腰背酸疼,进一步发展使脊柱固定,运动受到限制。
由此可见,适量的氟对人体非常重要,既不能过低,也不能过高,饮水中适宜的氟含量是1~1.5毫克/千克。在低氟区比较理想的补氟方法是在饮用的自来水中加氟,但我国尚未实施;为了预防龋齿的发生,可以采用0.2%氟化钠溶液漱口或用含氟牙膏刷牙。在高氟区要改良水源,寻找低氟水源。

维生素A与夜盲症
维生素A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维生素。它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,有很多生理功能,例如对上皮细胞的生成、发育和维持它的正常状态;有助于骨骼细胞的生长与增殖;最重要的是与人的暗适应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暗适应就是人由明亮处到黑暗处看清物体快慢的能力。人眼的视网膜上有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,杆状细胞具有在黑暗的条件下分辨物体的能力,这是因为它里面含有一种视紫红质。视紫红质是由视黄醛(维生素A在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形式)和视蛋白结合而成的物质,当体内的维生素A含量丰富时,视紫红质含量高,暗适应就快,也就是从明亮处到黑暗处能迅速看清物体。
当体内维生素A不足时,对人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:1)暗适应减慢,从亮处到暗处要用较长时间才能看清物体,当维生素A严重不足时会出现夜盲症,在暗处很难看清物体;2)角膜发生干燥、炎症、软化、溃疡,以致失明;3)上皮细胞过度角化,皮肤变得干燥、粗糙,形成“鸡皮疙瘩”,内脏器官的粘膜容易发生感染。
为了预防夜盲症和促进身体健康成长,应该食用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。动物肝脏、蛋类、奶及奶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,是维生素A 的重要来源。维生素A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胡萝卜素,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,胡萝卜素在黄色和绿色蔬菜、水果中含量较多,如胡萝卜、菠菜、青椒、红心白薯、南瓜、杏及芒果等。由于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(可在脂肪中溶解),所以要用油炒胡萝卜等蔬菜,胡萝卜素才能被吸收,胡萝卜烧肉也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。对于年龄幼小的儿童,还可以服用维生素A制剂或浓鱼肝油,但应注意不能过量,过量易致维生素A中毒。

维生素D与软骨病
前面讲到了缺乏钙会得佝偻病,现在又讲缺少维生素D也会得佝偻病,是什么道理呢?人们很早就知道佝偻病,但是不知道发生这种病的原因;后来人们发现接触阳光少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得佝偻病的较多,而缺少衣服、经常在户外活动的穷孩子却很少发生佝偻病,认识到佝偻病的发生可能与阳光有关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,人体皮肤里有一种叫做7-脱氢胆固醇的物质,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转化成维生素D。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增加钙的吸收,促进骨与软骨的钙化。
当人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,钙就不能很好吸收,即使进食很多含钙的食物,体内仍然会缺钙,这时在婴幼儿就会发生佝偻病,在成人就会发生骨质疏松症(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表现见“钙与软骨病、骨质疏松症”)。由此可见,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,而缺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维生素D,因此防治佝偻病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情况。
为了预防佝偻病,要给婴幼儿供给含维生素D充足的食物,如鸡蛋、牛奶,或者经过维生素D强化的食物。但多数情况下,仅仅依靠食物,维生素D的供给仍然是不足的,应该补充维生素D滴剂或浓鱼肝油滴剂(鱼肝油内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)。但是使用这两种滴剂时,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服用,不能过量,过量也会影响人体正常生长,发生中毒。除此,应该经常给孩子晒太阳,以使更多的皮肤内的7-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。中小学生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,多晒太阳。

硫胺素与脚气病
脚气病,有人把它误解为脚癣。脚癣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,而脚气病却是因为缺少硫胺素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。
硫胺素属于B族维生素,又叫维生素B1、抗神经炎因子、抗脚气病因子。它是羧化酶等酶系统的辅酶的重要成分,这些酶参与人体糖类的代谢过程,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都来自糖类的代谢。没有硫胺素,糖类代谢就不能进行,人也就不能获得能量,由此可见硫胺素对人的重要性。另外,硫胺素对儿童生长发育,对食欲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、消化液的分泌和神经营养也有重要作用。
当缺乏硫胺素时,就会发生脚气病。脚气病主要有两类表现,一类是神经系统的症状,如手指、脚趾麻木、肌肉酸疼,严重时发生肌肉萎缩、神经麻痹;影响胃肠道神经则出现胃肠道蠕动减弱、消化液分泌减少而致便秘、消化不良等。另一类是心血管系统的病症,发生心跳过快,以致心悸、气促;严重时会发生右心室扩大、心力衰竭。这些病症对人体都会产生很大的危害。
硫胺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,那么,为什么还会发生硫胺素摄入不足呢?硫胺素摄入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谷类食品加工过精。我们知道,在谷类食物中,硫胺素主要储存在它们的外皮和胚芽中,米面加工过精使外皮和胚芽丢失,以致减少了硫胺素的含量。另外,食品加工、烹调方法不当,如淘洗过度、烹调时加碱等均可破坏硫胺素。
含硫胺素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心脏、肝脏、肾脏、肉类、豆类、花生以及加工不过分精细的粮谷。我国各地人群硫胺素的主要来源是粮食谷物,为了预防硫胺素缺乏,应该多吃加工不过于精细的米面,以增加硫胺素的摄入量。如果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缺乏症,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片。

核黄素与舌炎、唇炎、口角炎
核黄素又叫维生素B2,是一种黄色的化合物。它是体内多种酶系统的辅酶的重要组成物质,参与人体许多的氧化反应,因此在蛋白质、脂肪和糖代谢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。当核黄素缺乏时会发生舌炎,表现为舌肿胀,出现红斑、裂纹;唇炎,上下唇肿胀、开裂、溃疡及色素沉着;口角炎,口角呈乳白色并出现裂纹、溃疡;脂溢性皮炎,经常发生在鼻翼两侧和男性的阴囊,发生在阴囊处叫阴囊皮炎。舌炎、唇炎、口角炎局部都很疼痛。除此,还会出现伤口不容易愈合,眼睛羞光、流泪等。儿童缺乏还会影响生长发育。
核黄素在奶类、蛋及动物的内脏中含量较高;新鲜的水果、蔬菜,尤其是黄、绿色的水果蔬菜中含量也较高;与硫胺素一样,在谷类食物的外皮和胚芽中也都含有较多的核黄素。
由于食物中供给的核黄素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,因而核黄素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,特别是在冬季绿叶蔬菜缺乏时。为了预防核黄素缺乏,除了多食用绿叶蔬菜、食用加工不过于精细的米面外,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核黄素片。服用核黄素片后,由于多余的核黄素由尿中排出,因而尿的颜色呈黄色,颜色深浅决定于服用量的多少。

尼克酸与"三D症"
尼克酸又叫烟酸或维生素PP。许多细胞代谢都需要尼克酸,它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,在脂肪、蛋白质和糖代谢中都非常重要。
少年朋友们一定要问,什么叫“三D症”。下面我们作一简单介绍,尼克酸缺乏时会发生癞皮病,癞皮病的主要病症是皮炎、腹泻和痴呆,它们的英文名字分别为Dermatitis、Diarrhea、Depression,这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D,故名三D症。当然,三D症仅仅发生在尼克酸严重缺乏时,一般情况下只是发生皮炎和消化不良。皮炎发生于身体曝露和易受摩擦的部位,如面、手、臂和腿部,呈对称性的分布,即左右侧都发生,而且部位和形状类似。皮炎开始时像晒太阳过度引起的红肿、灼热,以后皮肤成红棕色,粗糙,脱屑并发生色素沉着。
肉类、鱼及肝、肾等脏器中尼克酸的含量最为丰富,粮谷类食物中也较丰富,玉米中虽然含有不少尼克酸,但呈结合型,不能被人体吸收,因而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,经常出现尼克酸缺乏的现象。碱可以使结合型的尼克酸转变为游离型,而被身体吸收利用。因此,在做窝窝头或熬玉米粥时放上一点碱将有利于对尼克酸的吸收。

维生素C与坏血病
十五、十六世纪,许多长期在海上航行的船员发生牙龈出血、溃烂,以致牙齿脱落、双腿肿胀,当时把它叫做坏血病。后来发现用柠檬、橙、柑及其它新鲜水果、蔬菜汁对坏血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,并且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。但是,直到1928年才从柑桔、柠檬中分离出抗坏血病的酸性物质,因而把这种物质叫做抗坏血酸。1933年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抗坏血酸,它的功能与天然物质是一样的。
抗坏血酸就是维生素C。它在人体中有很多功能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。1)促进胶元蛋白合成,胶元蛋白具有粘连细胞的作用,增强微血管的坚韧性,避免脆弱出血,也能促进伤口愈合。2)有利于钙和铁 叶酸的吸收,抗坏血酸作为一种还原剂,使亚铁保持还原状态,增强铁的吸收;防止钙在肠道中形成不溶性化合物,促进钙的吸收。3)防止或延缓维生素A、E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,以及防止体内过氧化物的形成,过氧化物对人体细胞生物膜、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的损害。有人还报道抗坏血酸对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也有作用。
当缺乏抗坏血酸时,就会出现坏血病的一系列病症。当然病症的严重程度与抗坏血酸缺乏的多少有关。一般最常见的症状是牙龈出血,严重时由于毛细血管脆弱而致全身出血,皮肤出现淤斑,还可发生牙床溃烂、牙齿松动等。
新鲜的水果和绿叶蔬菜中含抗坏血酸比较多,尤其是柑桔、山楂、大枣、猕猴桃等果品中含量丰富。但是抗坏血酸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失去活性而不起作用。食物中的抗坏血酸在热、光、碱性物质的作用下,可加速氧化破坏过程,因此,要吃新鲜蔬菜,存储过久的蔬菜抗坏血酸损失较多。蔬菜要先洗后切,先切后洗使得大量抗坏血酸溶解在洗菜水中;烹调蔬菜时要急火快炒,不要长时间熬煮;烹调食品时不要加碱。如果出现坏血病的症状可以口服维生素片。

维生素B6与脂溢性皮炎
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、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天然物质,它们的性质相似,在体内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。它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体内的代谢,据研究,目前已有60多种酶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。在蛋白质的代谢中,各种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都离不开它,人体对它的需求量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有关,摄入蛋白质多则需要的维生素B6也多。它也参与、糖和脂肪的代谢,在胆固醇的合成与转运中很重要。它对控制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也有作用。
当维生素B6缺乏时,就会发生脂溢性皮炎。脂溢性皮炎的主要表现是出现小丘疹,有渗出液,形成斑片、鳞屑。皮炎首先发生在眼、鼻与口腔周围,以后扩展到前额、颈项、臂部、腿部及会阴部,颈项、臂、腿等部位还会发生色素沉着。同时还出现唇裂、舌炎及口腔炎。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急躁、嗜睡、精神抑郁、表情淡薄等精神症状。婴儿长期缺乏维生素B6,可造成生长停滞、体重不增,并出现贫血。
植物性食物中,普遍含有维生素B6,但含量不高。豆类、肉类、鱼类中含量较高。只要饮食搭配合理,通常是不会发生维生素B6缺乏的,但应注意食品加工方法(见维生素C与坏血病),避免维生素B6丢失。

维生素B12与大细胞性贫血
很多人都知道食用动物肝脏能治疗贫血,这是什么原因呢?经过艰苦的努力,科学家发现在肝脏里有一种含金属钴的化合物,它就是维生素B12,可以治疗大细胞性贫血。另外,肝脏里含有铁,可以治疗由于缺铁引起的贫血。
人体缺乏维生素B12,会产生贫血,但这种贫血不同于缺铁引起的贫血,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小,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低;而缺乏维生素B12发生的贫血,血液里的红细胞是一种发育不成熟的幼稚红细胞,叫做巨幼红细胞,因此命名为巨幼红细胞贫血。由于这种红细胞比正常的红细胞大,所以又叫做大细胞贫血。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既与维生素B12有关,也与叶酸(我们将在下一个条目介绍)有关。当维生素B12缺乏时,就会影响叶酸在人体中的代谢,从而使细胞中DNA(脱氧核糖核酸)的合成减慢而发生大细胞性贫血。
维生素B12不仅对红细胞的正常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,对人体全身代谢也很重要,尤其是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,缺乏维生素B12还可能引起智力减退。
肉类及肝、肾等动物食品中,维生素B12的含量较高,一般都能满足人体的需要;植物食品中很少含有维生素B12,因此,绝对吃素食的人容易发生大细胞性贫血,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及时补充维生素B12。

叶酸与神经管畸形
叶酸也是一种维生素,由于在绿叶蔬菜的叶子中含量较多,因而定名为叶酸。叶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,是合成DNA(DNA的中文名字叫脱氧核糖核酸,是人体的重要代谢物质)不可缺少的原料,对细胞生长和分裂有特别重要的作用;也是形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;在胎儿神经管发育过程中也不能缺少叶酸。
当叶酸缺乏时,由于DNA合成受到影响,使红细胞成熟发生障碍,停留在巨幼红细胞(未发育成熟的幼稚红细胞)阶段而发生大细胞性贫血。长期贫血,除了发生一系列贫血症状(见铁与缺铁性贫血条目)外,对儿童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。近年来发现,孕妇缺乏叶酸还会导致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,常见的神经管畸形是无脑儿(出生时没有完整的头颅)和脊柱裂(出生时脊柱骨没有发育好,应由脊柱保护的脊髓暴露在体表),严重影响人口质量。更新的报告认为,叶酸缺乏还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关。可见,叶酸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。
叶酸广泛存在于多种食品中,如肝、肾、鱼、蛋等动物性食品,菠菜、韭菜、青菜、芹菜等绿色蔬菜,柑、橙、香蕉等水果及坚果、大豆类食品。因此,常吃这一类食品就不会发生叶酸缺乏。但是,在一些特殊人群,如孕妇由于叶酸消耗增多,则较容易发生叶酸缺乏而致产生胎儿神经管畸形,因此,我国卫生部要求所有妇女从结婚时(或从计划怀孕时)起到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叶酸增补剂。当然,有叶酸缺乏症状的青少年也可以服用叶酸增补剂。

维生素E与衰老
早在20世纪30年代,维生素E就被发现。不过当时仅仅认为它与动物的生育有关,缺少了它,雄鼠睾丸要退化,雌鼠不能受孕,即使妊娠,胚胎也会死亡。而当补充了维生素E,生育就得以进行。由于它的这种抗不育能力,所以被命名为生育酚。经过多年的研究,发现它不仅与动物的生育有关,在人体内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,最主要的是延迟衰老的功能。
人体细胞中存在着一些不饱和脂肪酸,它是维持细胞弹性和活性的重要物质,但很容易被氧化成“过氧化质”,“过氧化质”对细胞膜有较强的损伤作用,会促使动脉血管硬化,因而它被认为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。维生素E对氧很敏感,当它和 其它容易被氧化的物质(如维生素A、C或不饱和脂肪酸)在一起时,它可以挺身而出,首先被氧化而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,因此它可以减少过氧化质的产生、减轻动脉硬化,从而延迟衰老的发生。有人报告用动物作实验,添加维生素E的动物较不添加维生素E的动物平均寿命延长30%。维生素E作为天然抗氧化剂,还可以增强细胞对烟雾、有害气体、放射线等因素的抵抗力,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。
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含油的种子,如大豆、花生、芝麻等和植物油中,在粮食的胚芽、肉、蛋、奶中含量也比较丰富。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,通常维生素E是不会缺乏的。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需要更多的维生素E,适当补充维生素E制剂有利于延缓衰老过程。

  • 还没有评论,沙发等你来抢
 
Copyright 老教授协会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金桥网络